椅盘甚大,成正方形,可容跏趺(jiāfū,佛教徒的一种坐姿)坐,故名曰禅椅。
禅椅早见于唐朝,为僧人坐禅之用,见于敦煌石窟第196窟壁画上。敦煌壁画第61窟东壁北侧见五代时期维摩诘经变中有僧人于禅椅作跏趺坐修禅的场景。宋朝文人崇尚简练之风,直至明代禅椅变得更加朴素清雅,深得文人雅士的青睐,成为经典明式家具中之特别品种。
元末高明撰《琵琶记》明万历版刻本中,刊有文官对坐四出头椅之图。明高濂《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下卷》:「禅椅较之长椅,高大过半,惟水摩者为佳。斑竹亦可。其制惟背上枕首横木阔厚,始有受用。」王世襄在〈《鲁班经匠家镜》家具条款初释〉中指:禅椅:一般指僧人打坐的椅子,比较矮而大。枕头:椅子搭脑中部往往尺寸加大,并削出斜坡,以便枕靠。搭脑的这一部位名枕头。
从古代家具发展的演变来看,禅椅恰好处在宋代流行的靠背扶手三面平齐的大椅和明代流行的玫瑰椅之间,是传统家具演进过程中的代表,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而加大的椅盘更符合《长物志》对椅子的要求:“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是盘腿趺坐,独自冥思的佳器。
本件禅椅选用大红酸枝制作,原款为2022年中国嘉德春拍款清早期黄花梨四出头大禅椅。禅椅纵深较大,可双腿盘坐修行,当作禅椅之用。亦可在户外读书时,放置书籍册页在旁侧。外观富有自然生趣,既可观赏,又有实用价值,与一般家具相比,具有纯朴自然、清新悦目的效果。
c此件禅椅采用出头榫,是一大特色。为四出头式样,尺寸硕大。搭脑一木整挖,上扬罗锅枨式,与翦淞阁珍藏禅椅在制式上相似,正面观之,与椅盘下的罗锅枨牙条和谐统一,可见匠心独运。搭脑两端、扶手末端,平切爽利,细节处颇为耐看。
禅椅靠背板、扶手、联帮棍皆为三弯式,后腿上截出榫纳入椅圈,下穿椅盘成为腿足。鹅脖穿过椅盘,与前腿一木连作,但整体上细下粗,与轻微的侧脚浑然一体,工艺高超。座面软屉,下有三根穿带支承,两侧各加双短枨,十分考究。边抹素混面,椅盘下安方材罗锅枨加矮老,矮老正面三根,两侧二根,合理布局。腿足外圆里方,施步步高赶枨,枨下均安刀牙板加固。
这把禅椅体积硕大,从结构上看,为了稳固耐用古典家具,所有构件很难再减;从装饰上看,各构件以光素为主,无任何装饰,线脚也舍弃不用,唯方圆结合,匠心巧妙;从审美上看,它简易至空,舒朗通透,能营造一个供人禅思入定的氛围。
整器造型简练、朴实无华,强调空间比例的深纵宽拓,以合禅家打坐之肃然、空灵。这种器型简约、无雕饰无髹漆的红木家具,其实仍然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值得珍藏。